“这是睑缘相关角结膜炎(BKC)。”广州普瑞眼科医院角膜及眼表疾病科兼青光眼科主任费文雷教授对林林(化名)家长说。
6岁的林林来自广东清远,右眼发红畏光、视力下降,在当地医院按角膜炎治疗一年多,反反复复。费文雷检查发现他结膜充血,角膜局部浸润伴有溃疡,仔细观察,对应部位睑缘轻微充血,诊断为BKC。对症用药后,其角膜溃疡一周后修复好了,视力由0.4提高至0.8,半年未见复发。
为林林检查眼睛
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医”)眼科工作30多年,作为科室的中坚力量,费文雷精通角膜病、青光眼、白内障、斜视、泪道及眼眶疾病的诊治,擅于“治好别人治不好的眼病”,尤其与全身疾病相关的疑难眼病,深得患者信任。
当眼科医生:家学渊源 名师指路
在费文雷看来,诊断不常见眼疾,先要对疾病有认识,这需要广泛的学习。年轻时,她热爱学习,工作之余孜孜不倦阅读专业相关的前沿研究,储备丰富的知识。而她学习习惯的养成,深受父亲影响。
费文雷父亲生前是某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副教授。“我父亲是很朴实的知识分子,全心全意为患者,兢兢业业做研究,每天下班后在办公室看书到很晚才回家,刻苦钻研。”她回忆道。
正因为看着父亲开的处方长大,费文雷自然而然地“子承父业”,成为眼科医生。恰如她母亲所言:“家里有这么多眼科的书,不能浪费了。”
1987年,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眼科工作两年后,费文雷来到改革开放的热土广州,攻读暨南大学眼科学硕士学位。在这里,她遇到了两位德高望重的导师——暨南大学副校长李辰教授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徐锦堂教授。李辰教授是我国最早开展角膜移植手术的眼科专家之一,曾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常委;而徐锦堂教授曾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角膜病学组组长。
硕士阶段她过得很充实,专业能力大大提高。让她印象深刻的是,硕士论文答辩前,她非常紧张,徐锦堂教授鼓励她“参加答辩的专家在你研究的领域懂得还不如你多”,这给了她极大信心。后来,其硕士课题《环孢霉素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1年,尽管已经是省医的副主任医师,但费文雷仍感到有必要在临床和科研上进一步提升,于是申请至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读博,成为我国角膜病泰斗、“广东眼库之父”陈家祺教授的博士研究生。
在费文雷的心目中,陈家祺教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和眼科学大家。他挽救成千上万患者于失明边缘,而且对患者从来都是和风细雨,满怀慈悲之心;他一手创建广东省眼角膜库,每次取角膜供体,都要带着鲜花向捐献者鞠躬;他深知患者从全国各地赶来看病不易,即使手术到凌晨两三点,次日8点仍会准时出诊,对加号的请求来者不拒;他担心一些角膜移植患者在老家买不到抗排斥药,影响治疗效果,会自掏腰包买药给他们寄回去。
“陈教授是人生楷模,指路明灯。当遇到一些不合理的事或觉得工作辛苦时,想想老师的一言一行,也就释然了。”费文雷感慨。
博士期间,费文雷研制了他克莫司眼部缓释系统,并研究其在免疫相关眼表疾病(如春季结膜炎)中应用。他克莫司是一种强力免疫抑制剂,眼科中常用于角膜移植后的抗排斥反应。这个课题还获得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
准确诊断:看见树木 也见森林
1990年起,费文雷在省医工作,她在临床中深入学习、钻研眼科医疗技术,精通角结膜病、青光眼、白内障、斜视、泪道及眼眶疾病的诊治,尤其与血液、风湿免疫、内分泌等全身疾病相关的疑难眼病。治疗疑难眼病,须基于准确诊断,她用一个个准确诊断及对症的治疗,一次次挽救患者的视力,有时甚至是生命。
在省医看诊
2000年前后,有位在广东省体委工作的患者,已在知名专科医院的专家那里确诊开角型青光眼,眼压控制平稳。近期复查发现其视野损害加重,且原来视野较好的一侧损害亦加重。让费文雷疑惑的是,患者眼压不高,为何视野下降得这么快?本来她已诊断为正常眼压青光眼,但还是不放心,便给他做了一个MR(磁共振检查)。这一检查吓一跳,发现他有一个颅内动脉瘤。费文雷介绍,正是它压迫了视神经,导致了视野大面积缺损。这是一个定时炸弹,如果破裂了,随时有生命危险,她马上将患者转去神经外科做手术。后来患者特别感谢她,既查清了视野急速下降的原因,又帮他解除了生命安全的威胁。
2001年,有一位30岁的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后大约半年,双眼干涩不适,视力下降。费文雷检查后发现,其左右眼视力只有0.1、0.4(均不能矫正),结膜充血,角膜有弥漫点状荧光染色。她开始思考:“是普通的干眼吗?有没有可能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GVHD是骨髓移植的一个并发症,指移植后异体供者的免疫细胞对受者的细胞发动攻击,主要影响皮肤、肝及肠道,国外有报道GVHD也会导致严重干眼。完善相关检查后,他确诊了GVHD相关的干眼,从而制定精准治疗方案。后来,她作为第一作者在《中华眼科杂志》上发表了《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的干眼》一文,是国内最先发表的关于此病论文。她介绍,有些医生因缺少对此病的认识,易将其误诊为病毒性角膜炎,治疗方向又大相径庭。
在省医出门诊
大约7年前,有一位患者因淋巴瘤做了骨髓移植手术。移植后2年,出现双眼视力下降,检查前房炎症反应、眼底出血和黄白色病灶,接诊专家认为是淋巴瘤在眼部转移,按眼部淋巴瘤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费文雷看了他眼底,视网膜上有番茄酱样改变,综合患者病情及眼科检查,考虑为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骨髓移植后用免疫抑制剂,患者免疫力下降,巨细胞病毒就乘虚而入,在眼睛上表现为视网膜炎。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果按照肿瘤治疗,只能越治越坏了。”费文雷解释。
还有原诊断为青光眼实为恶性肿瘤转移,原以为葡萄膜炎实为眼内淋巴瘤……费文雷纠正过很多错误诊断,她认为关键在于眼科医生要有全局观,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仅要关注眼睛的问题,还要全面考虑全身疾病的影响。
医患之间:相见不如怀念
通过准确诊断与精准治疗,费文雷治好很多复杂眼病,也与患者结下深厚的友谊,阿莲(化名)便是其中一位。
10年前,40来岁的阿莲因为角膜溃疡,在一家眼科专科医院做了角膜移植手术,术后出现了严重的排异反应,视力并不理想。费文雷详细询问和检查后发现,阿莲患有风湿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这也是造成她角膜溃疡的原因。费文雷判断她做角膜移植的时机不对——在免疫性疾病高峰期进行手术,会导致术后效果难以控制。
“患者的免疫状态本来就不正常,做了手术更容易激起免疫反应,处理不好可能会再次出现棘手的角膜溃疡甚至穿孔。这就像一个人正在大发脾气,你还去膈应他,火上浇油嘛。”费文雷风趣道。
因此,费文雷联合风湿免疫科的医生,为阿莲制定精细的治疗方案,加强其全身免疫用药同时,眼睛局部使用他克莫司眼膏抑制角膜的免疫和排异反应。慢慢的,阿莲角膜病情稳定,视力有所提高。后来她双眼发生白内障,费文雷密切监控,在免疫疾病的平静期为她做了白内障手术,术后她非常满意。
手术中
为了表示感谢,阿莲每年会从深圳沙井给费文雷寄来蚝油、蚝干等蚝乡特产,十年来从未间断。
在省医眼科诊室,密密麻麻挂满了患者送给费文雷的锦旗。她虽已经退休,但仍心系患者,坚持每周六上午在省医出专家门诊,为需定期复诊的患者看诊。尽管挂号费高达300元一个,但患者仍纷至沓来。还有更多患者了解到她在广州普瑞眼科医院出诊,也一路追随过来。
费文雷诊疗过的患者不计其数,更多的是眼病治好了,再也没来找她。“相见不如怀念,这是医患之间最正常也是最理想的状态了,这意味着患者眼睛好着呢,不需要我了。”她笑道。
传帮带:按部就班发现问题
费文雷不仅是一位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的医生,还是一位要求严格、诲人不倦的老师。作为省医眼科病区原主任,她培养了数不清的医护人员,让他们学会从医规范,也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在广州普瑞眼科医院,费文雷亦主动承担起“传帮带”的责任。她会告诉验光的护士,对试戴镜片的老人,要选择什么度数最合适;她会给刚毕业的医生布置学习任务,如眼表疾病有哪些、有什么症状、要怎么用药、药理是什么,并定期考查;她也会指导年轻医生如何用裂隙灯检查眼睛,哪些症状提示诊断哪种眼疾。
与年轻医生讨论病情
不久前,有一位90岁的大爷,因眼睛时常流泪来就诊。年轻医生诊断为干眼,费文雷看过后提示,大爷不仅有干眼,且右眼有倒睫。果然,拔了倒睫后,大爷右眼瞬间舒服多了。林林来看诊时,她也提醒年轻医生要特别关注其睑缘的病灶,这是区别角膜炎和BKC的关键。
“对刚正式开始临床工作的医生,最重要是学会规范,按部就班做检查,从眼睑到角膜到晶体到眼底,每一个位置都仔细看过,同时善于思考,总能发现问题。”费文雷说。
从知名的综合三甲医院眼科到眼科专科医院,环境变得更加温馨舒适,医生变得更为从容不迫——有更多时间与患者沟通,服务也变得更加细致周到,但不变的是费文雷的初心——治好患者的眼病,治好别人治不好的眼病,她认为这才是对患者最大的关怀。尽管她已经是别人眼中的眼科专家,可她总提醒自己,要对眼疾心存敬畏,工作中始终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状态。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与网友投稿,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https://dg.woxiangcaifu.com/8663.html